2月19日,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區分局刑偵大隊披露,今年金鳳區已發生3起冒充熟人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高達41萬余元。其中,一起利用AI換臉技術實施的詐騙案件尤為引人注目,一名男子被偽裝成其“領導”的騙子騙走了20萬元。
據受害者張先生回憶,1月底的一天,他在外辦事時,一名網名為“一帆風順”的陌生人添加其微信,自稱是公司負責人陳總,因私事不便使用常用聯系方式,故用微信小號聯系他。隨后,“陳總”以急需用錢為由,要求張先生取10萬元現金送到公司樓下。由于距離較遠,張先生提出轉賬,“陳總”隨即發來一個銀行賬號。為了打消張先生的疑慮,“陳總”還發起了視頻通話。視頻中,“陳總”的相貌神態與張先生所知的領導完全一致,盡管對方未發一言,但張先生還是選擇了相信,并將10萬元轉入了指定賬戶。此后,“陳總”又表示,自己已經收到錢了,但還是不夠,要求他再轉一筆。由于擔心同一個人轉賬超過銀行限額,這次要轉到另一個銀行賬戶,于是張先生又將10萬元轉入對方提供的另一張銀行卡上。
回到單位后,張先生才得知陳總上午一直在自己的辦公室沒有出去,遂趕緊找陳總詢問,對方表示自己并沒有給他發過相關信息。張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趕緊前往金鳳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報案。
另一起案件中,張女士在觀看閨蜜李某的直播時,收到一條與李某網名和頭像一致的私信,對方以繳納快遞押金為由,騙走了張女士5300元。
金鳳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負責人王剛介紹,在張先生被AI換臉詐騙的案件中,詐騙分子通過植入木馬文件盜取了公司負責人陳某的微信聊天記錄和朋友圈照片,再利用AI軟件模擬陳某的影像實施詐騙。
目前,相關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網信說法】
這兩起詐騙案件再次提醒我們,網絡空間中的身份信息極易被偽造和濫用。詐騙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如AI換臉技術,偽造熟人身份進行詐騙,防不勝防。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社交軟件中,遇到“親友”“領導”“老師”等熟人以任何理由要求大額轉賬付款時,一定要通過見面、電話、長時間視頻等方式驗證對方身份。切勿輕易礙于情面而盲目相信對方,更不要隨意點擊陌生人發來的鏈接或下載未知來源的文件。